学院概况
现任领导班子成员
才让当周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才让当周,藏族,1971年10出生,青海共和县人。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1995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同年进入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担任物理学教师。2000年至2002年西北大学脱产进修。2002年至2023年,参与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工处学生管理工作,并先后担任民族师范学院物理系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院学工处处长。在2015年至2018年担任青海省共和县廿地乡廿地村驻村第一书记。2022年、2023年获得优秀处级干部称号。
高力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高力,教授,现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挂职)。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下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访问,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第1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9件;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协等项目10多项;担任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期刊副主编,作为第1完成人获得科技奖励2项;主要开展基于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如化学、微电子)等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发展检测生物分子新技术与新方法,并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作用机制。
研究方向和内容
(1)新型生物芯片的制备及应用
高通量的研究工具——生物芯片,又称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起源于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该技术系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或其他样品分子(例如蛋白、因子或小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2)基于碳材料对生物分子高灵敏检测
碳材料结合微电子学工艺制备出微纳器件,比如纳米间隙,纳米孔等,基于微纳器件通过化学修饰连接生物分子,通过电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生物分子高灵敏的检测,从而在医学、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进行应用,对体外蛋白质或细胞等表面的膜蛋白的功能进行研究,揭示生物学现象,阐明相关作用机制。
马永贵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永贵,男,1973年4月生,青海大通人。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高原特色资源与极端环境响应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子专题1项(极端环境与人畜健康),省级科研项目2项。组织团队多次参加国家脱贫攻坚成效和贫困县摘帽第三方评估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生物技术通报》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和《Molecu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国内和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合作者在《中国科学》、《Science Bulletin》、《Scientific Data》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首届科技成果三等奖、林草国家局创新联盟优秀成果;参与撰写咨询报告4件,获得地方主要领导签批。2019年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办公室授予“2018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
苏旭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旭,男,1980年8月出生,山东省鄄城县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兰州大学博士后,青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青海省高教领域“昆仑英才·教学名师”;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23年“昆仑英才培养人才”。
2009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美国史密森尼研究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高山植物系统发育、物种形成及适应进化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技基础项目2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学术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5件;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和第二届青海省科学成果创新驱动奖章各1项。
陈哲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哲,男,1986年12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教授,生物学博导,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青海省昆仑英才拔尖人才(培养类),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获得者。兼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海省生态学会副秘书长,植物生态学报、草地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青年编委,青海省湿地保护专家库专家组成员。从事高寒生态系统生态学及高山冰缘带物种多样性与适应研究。近5年(2020-2024)主持青藏二次科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青海省自然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生态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青海生态》《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等著作8部,获批专利15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国赛铜奖1项,生态文明大赛等省级奖12项;承担《基础生态学》《生物统计学》《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