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推动自然教育从校园延伸,2025年6月25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指导下,青海师范大学、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联合西宁市第十二中学,在校内举办“雪豹与少年的祁连之约”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分享科研成果转化与实践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了解祁连山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故事,激发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孕育了雪豹、豺、荒漠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其生态保护成果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青海师范大学刘炎林团队以 《祁连山的故事》为主题,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分享翔实的野外调查数据、生动有趣的故事分享,向同学们展示了在祁连山长期开展科研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经历。此外,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田雪力针对参与主题讲座活动的844名学生,发放了《自然教育认知与需求问卷调查》,基于问卷数据展开针对性分析,据此将设计相应的自然教育课程。
此次活动覆盖了西宁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共计844名师生,让同学们了解到 祁连山的生态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国家公园生态建设成果,从而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探究实践能力,激发全社会营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浓厚氛围。
此外,青海师范大学与西宁市第十二中学达成合作共识,计划于今年内在西宁市第十二中学校园内建成自然教育共创空间。该项目将聚焦祁连山科研数据的转化应用,开发为长期自然教育课程资源,同步开设校本课程及自然教育社团课程。项目实施得到多方支持:青海师范大学、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提供技术指导,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则给予经费支持与场馆建设协助。


祁连山的生态故事,不仅是科研数据的沉淀,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本次活动以生态学校为纽带,引领青少年完成从“认知”到“行动”的跨越,,助力他们成长为祁连山保护的新生力量,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注入持久动力。未来,依托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体系,持续推动 将持续推进“监测数据进校园、保护方案出校园”的双向实践,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真正融入青少年的生活日常。
指导单位: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
联合主办单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西宁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