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工作经历
[1]2024.01-至今,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2023.09-至今,生态系主任(兼所长);
[3]2022.12-至今,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4]2019.09-2021.12,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教工党支部书记
[5]2018.12-2022.11,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团总支书记;
[6]2017.03-2018.11,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讲师、院办秘书、科研秘书、党建秘书;
[7]2013.09-2016.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导师杨正礼研究员。
[8]2010.09-2013.07,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生态学,硕士,导师周华坤研究员;
[9]2006.09-2010.07,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学士。
主持科研项目
[1]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应用基础研究,暖湿化对冰缘带垫状植被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影响研究(2024-ZJ-707),2024.01-2026.12。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保护地生产、生态、生活协同与农林牧融合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2023YFF1304305),2023.12-2026.11。
[3]国家自然基金,冻融作用对暖湿情景下高山垫状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氮库驱动作用机制(32260288),2023.01-2026.12。
[4]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子专题: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地退化趋势、等级区划及退化原因(2019QZKK0302-02),2019.11-2024.10。
[5]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基金开放基金,高寒草甸土壤N2O通量对冻融交替过程中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2019-KF-12),2019.04-2021.04。
[6]教育部春晖项目,水分、温度协同变化对冻融过程中土壤N2O排放影响的机制研究,2019.01-2020.12。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地区典型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研究(2018YFD0800803-1),2018.07-2021.06。
[8]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热耦合下的冻融作用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氮循环关键过程影响及生物学机制(2018-ZJ-935Q),2018-2020。
[9]青海省林业厅普查项目,乐都县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服务项目(QHTXJS-2018 -015-004-LD),2018.09-2019.12。
[10]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科技项目,西宁市湟水河河道改造工程对水体水质和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095030225),2018.01-2019.12。
学术论著
[1]陈哲(主编),《青藏高原北部高山流石滩珍稀植物图谱》,科学出版社,2025年。
[2]陈哲(主编),《青海生态》,青海民族出版社,2024年。
[3]陈哲(主编),《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高中册》,地图出版社,2024。
[4]陈哲,吕艳花,杜岩功,张莉,周华坤,王英典,王文颖.牛粪尿短期储存氨释放与养分转化的抑制剂作用成效研究.生态科学,2023,42(05):1-11.
[5]陈哲,王文颖,陈克龙,周华坤,重回碧波荡漾:青海湖保护历程与建设成效,青海日报(实践版),2024年4月8日。
[6]陈哲(副主编),《科学家眼中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商务印书馆,2023。
[7]陈哲,金艳霞,孙建,邵新庆,王英典,赵新全,王文颖,谢惠春,张振华,张莉,杜岩功,周华坤.全球变暖对高寒冻土区温室气体通量影响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 2023, 31(4): 929-942.
[8]陈哲,徐巍,门双,张振华,张中华,王英典,赵新全,王文颖,孙建,邵新庆,杜岩功,周华坤*.祁连山岛状冻土活动层土壤氮库对模拟冻融响应.草地学报,2023,31(1):19-28.
[9]Ling Lei, Xuefeng Yuan, Keyi Fu, Yuan Chen, Yijun Lu, Na Shou, Dandan Wu, Xi Chen, Jian Shi, Minjuan Zhang, Zhe Chen*(通讯作者) and Zunji Shi*. Pseudotargeted metabolomics revealed the adaptive mechanism of Draba oreades Schrenk at high altitude. Frontiersin Plant Science, 2022.13:1-12, DOI:10.3389/fpls.2022.1052640.
[10]ZHE CHEN, Shidong Ge, Zhenhua Zhang, Yangong Du, Buqing Yao, Huichun Xie, Pan Liu, Yufang Zhang, Wenying Wang* and Huakun Zhou*. Soil moisture but not warming dominates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during freeze-thaw cycles in a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lpine meadow with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1, 06,9:1-12 DOI: 10.3389/fevo.2021.676027.
[11]金艳霞,陈哲*,周华坤;付京晶.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冠层截留的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21,29(z1):1-9. DOI:10.11733/j.issn.1007-0435.2021.Z1.0
[12]陈哲(副主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维管植物图谱》,科学出版社,2020。
[13]陈哲(编委),《青海省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重大问题研究》,青海民族出版社,2020。
[14]陈哲(编委),《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农林畜药卷)》,科学出版社,2019。
[15]CHEN Zhe, YANG Shi-qi, ZHANG Ai-ping, JING Xin, SONG Wei-min, MI Zhao-rong, ZHANG Qing-wen, Wang Wen-ying, YANG Zheng-li*.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ollowing seasonal freeze-thaw events from arable soils in northeast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8, 17 (01): 231-246. SCI一区,影响因子4.4
[16]陈哲(副主编),《松干流域坡耕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农作技术研究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8。
[17]陈哲(编委),《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农田消纳能力评估方法与案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
[18]陈哲(编委),《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演替与生态恢复》,科学出版社,2016。
[19]陈哲,杨世琦,张晴雯,周华坤,井新,张爱平,韩瑞芸,杨正礼*.冻融对土壤氮素损失及有效性的影响.生态学报, 2016, 36( 4): 1083-1094.
[20]陈哲,韩瑞芸,杨世琦,张爱平,张晴雯,米兆荣,杨正礼*.东北季节性冻融农田土壤CO2、CH4、N2O通量特征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5(2):387-395.
[21]陈哲,陈媛媛,高霁,刘汝亮,杨正礼,张爱平*.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河上游灌区油葵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 129-139.
[22]陈哲(编委),《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方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
[23]陈哲(编委),《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稻田氮素平衡与污染控制研究》,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4。
[24]陈哲,周华坤*,赵新全,温军,叶鑫,于龙.三江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甘肃马先蒿生物量分配.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5):995-1002.
[25]陈哲,周华坤*,赵新全,温军,叶鑫,杨元武.高寒草甸退化对甘肃马先蒿生长状况与花期资源分配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12): 2800-2807.
专利与标准
[1]马瑷珲,陈哲、金艳霞、唐遵严、王文颖、周华坤,一种多功能岩生地衣采集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2421533141.5,2024.7.1。
[2]陈哲,周宸宇、张莉、马瑷珲、王文颖、谢惠春、冯银莲、黄桂丽,一种多用途便携式恒压静态箱(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2122523666.3,1/8,2022.3.15。
[3]陈哲,周宸宇、张莉、王英典、王文颖、谢惠春、马晓琴、孙士浩,一种冻土原状土取土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2122523422.5,1/8,2022.8.09。
[4]陈哲(第三完成人),一种可折叠式样方框(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921144047.X,获批时间2020年4月。
[5]陈哲(第五完成人),一种折叠式的静态箱(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2021689335,获批时间2020年8月。
科研成果
[1]陈哲(副主编),《科学家眼中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2024年青海省科普图书作品二等奖,青海省科技厅,2024年10月。
[2]全球变暖对高寒冻土区温室气体通量影响研究进展,草地学报2023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作者。
[3]东北季节性冻融农田土壤CO2、CH4、N2O通量特征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年“博瑞杯”优秀论文奖,第一作者。
荣誉奖项
[1]陈哲(指导教师),基于共牧单元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人-草-野-畜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青海省生态文明大赛,省级二等奖,青海省教育厅,2024。
[2]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中组部,2023。
[3]挑战杯国赛,铜奖,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2023。
[4]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2021年,青海省教育厅。
[5]青海省昆仑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培养类),青海省委组织部,2021。
[6]陈哲(指导教师),高寒草地植物功能群对季节性轮牧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化学计量研究,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青海省赛区二等奖,2023。
[7]陈哲(指导教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大学生在行动,优秀团队,2020。
[8]陈哲(指导教师),青海省2020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藏高原冰缘带(高山流石滩)植物多样性调查,省级二等奖、优秀团队,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教育厅、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青海省学生联合会、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2020。
[9]陈哲(指导教师),中国环境科学学学会2019年“大学生在行动”优秀社团奖,蓝眼睛社团;优秀小分队,青海师范大学赴玉树州囊谦县生物多样性调查小分队;优秀指导教师,2019;
[10]陈哲(指导教师),西北典型农业区生态、生产、生活绿色发展模式研究,青海省第四届生态文明大赛,二等奖,2018。
社会服务与学术兼职
[1]海南州草原征占用及草原可行性报告审查专家库专家,2025-至今
[2]青海省地方志评审验收专家库专家,2024-至今
[3]青海省生态学会副秘书长,2023年-至今;
[4]青海省湿地保护专家组成员,2022年-至今;
[5]青海省昆仑英才-高原生物耐逆性适应创新团队,骨干,2021年-至今;
[6]植物生态学报青年编委,2023年-至今;
[7]草地学报青年编委,2022年-至今;
[8]西北植物学报青年编委,2023年-至今;
[9]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青年编委,2024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