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处中国西北部,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极端的气候,这里的植物生长艰难,却也孕育了许多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珍稀植物资源。
一、甘草

甘草生长在高原上,被视为极具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之一,“十药九甘”,人们这样形容甘草在中药中的位置。
甘草是中医使用最多的药材之一。可是你知道吗,甘草不产在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南方,却偏偏分布于我国干旱寒冷的西北地区,可谓青海植物中的一宝。
平时我们所说的甘草指的是乌拉尔甘草。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高不过1米。根粗壮,羽状复叶,小叶3~8片。蝶形花紫色,稍带白色。荚果镰形或环形弯曲,密被刺毛或腺毛,在果序轴上排列紧凑。
二、沙棘

青海生长的主要是小果沙棘,高海拔、日照时间长、强紫外线以及氧气稀薄等特殊自然环境,使青海本地沙棘天生具备抗高寒、抗缺氧、抗疲劳的生物特性。
沙棘其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沙棘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疲劳等功效,缓解压力和延缓衰老效果也颇为明显。
三、黑枸杞

黑枸杞,又被称为“黑宝石”,青藏高原的黑枸杞与传统的红枸杞区别很大,它的果实是黑色的,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养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视力、缓解疲劳、保护肝脏等多种功效。
此外,黑枸杞中含有的特殊成分——花青素,更是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多项功效,是一种效果极为突出的中药材。
四、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至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青海黄芪则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产地主要是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北部及西藏东部,主根粗壮、茎匍匐,长度为10厘米至40厘米,多分枝。
青海黄芪性喜凉爽,耐寒耐旱,怕热怕涝,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沙壤土种植,强盐碱地不宜种植。根垂直生长可达1米以上。
青海黄芪能很好地适应高原的生态条件。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常见于海拔2400米至4300米的河滩草地、砾石山坡、田埂路边,同时也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的主要豆科牧草之一。
据资料记载,青海黄芪茎细,柔软,叶片多、无苦味。此外,它还是常见的中药材,有很好的排毒、消肿、利尿作用。
五、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药物,历史早有记载,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带去了大批医药人员和书籍,并将《月王药诊》译成藏文,(亦称《医法月王论》)。其中首次记载了冬虫夏草功效——治肺部疾病。冬虫夏草在中医药史上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有“中药三大宝,人参、鹿茸、冬虫草”的说法。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雪域高原,人烟稀少、洁净、寒冷、缺氧、紫外线照射强烈、无污染。青海冬虫夏草亦由于受到土壤、海拔、光照、温度、湿度以及蝙蝠蛾的生长繁殖等诸多自然条件的影响,造就了青海冬虫夏草的品质。
来源:青海湖药业
监制:石磊 编辑:付颖颖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4qf-QyUvP_X15-yGH3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