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为凝聚科技力量、激发创新担当精神,湟源县发展和改革局于5月29日组织召开湟源县科技工作者座谈会。重点实验室刘玉萍教授与苏旭教授(湟源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员)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本次座谈会聚焦三大主题:总结2024年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果、慰问老科技工作者、谋划2025年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方向。
座谈会上,重点实验室依托的湟源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024年工作成果获得高度关注。工作站致力于菜用型豌豆种植技术体系的完善与推广,全年种植面积达4800余亩。通过因地制宜策略,在不同海拔区域成功建立特色订单农业种植基地,形成差异化技术模式与市场布局,打造了多个亩产值0.5~1万元的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区。该产业直接带动2000人就业,构建起“多点开花、相对集中、能人带动、共同致富”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成效显著,展现出成为县域主导产业、引领喜冷凉蔬菜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湟源县发改局领导在会上向包括002号工作站在内的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及老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慰问,并向全体科技工作者送上了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诚挚节日祝福。
在2025年工作交流环节,刘玉萍教授和苏旭教授积极参与研讨,为工作站未来发展建言献策。002号工作站明确了新一年的两大核心攻关任务:
1. 推进蚕豆根瘤菌的试验与规模化应用推广。
2. 开展抗逆性菌肥在鲜食蚕豆种植中的试验与示范应用。
工作站计划进一步建立多元化订单农业种植基地,力求实现不同海拔、技术模式、种植规模、上市时间和目标市场的全覆盖,让科技成果惠及全县。此外,工作站将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鲜食豌豆和蚕豆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将青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应用于生猪养殖和奶牛饲养。目前,秸秆饲料在生猪养殖领域已取得良好试验效果,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对比试验,并结合动物疫病防控等环节,全力延伸产业链条。
此次座谈会有效凝聚了共识、锚定了发展方向,为湟源县科技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将继续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这一重要平台,深度服务地方,助力湟源县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