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苏旭教授主持的2023年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青海野生单子叶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多样性评价(QHSY-2023-016)",于2025年5月23日顺利通过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专家组技术验收。该项目聚焦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生态区域,系统开展了青海省野生单子叶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工作。
项目团队以都兰县为核心调查区域,累计采集野生植物标本和DNA种质资源各16000余份,构建包含3200条生态因子、群落组成及特征参数的数据库;创新性地整合表型性状分析与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沙鞭等5种高原特色禾本科植物开展表型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关联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该区域单子叶植物的群体遗传结构特征;基于生态位模型构建了气候变化情景下海西州野生单子叶植物时空分布预测图谱,科学识别紫芒披碱草、黑紫披碱草等珍稀物种为优先保护种群;同步建立包含生境影像资料库(含视频及高清照片各1套)的数字化保护档案,编制完成《青海省野生单子叶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白皮书》及配套技术报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为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不仅高质量完成既定研究目标,其构建的"遗传-表型-生境"多维评价体系对高原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相关成果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重点实验室将以本次验收为契机,持续深化高原特色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助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